中國教育報-中國教育新聞網(wǎng)訊(記者 焦以璇)“把科研中真實的問題和方法帶進課堂,才是真正打通理論和應用的關鍵?!痹?月6日舉行的第七屆“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師講述我(我們)的育人故事”集中交流展示活動上,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劉國強講述了他的育人故事。
劉國強講授的專業(yè)核心課《電磁場理論及數(shù)值分析》,由于公式多,一度被學生戲稱為“天書”。為了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,劉國強選擇了全程脫稿板書的方式,在黑板上演繹公式的推導過程,來提升學生基本功。
“沒有上過比這更清晰的電磁場理論了”“結(jié)束課程后,真的和麥克斯韋變親切了”……《電磁場理論及數(shù)值分析》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。
“除了傳授書本知識,更要把科研成果融入課堂?!眲鴱娺@樣定義自己的教學理念。他曾在課堂上向?qū)W生介紹諾貝爾獎得主洛倫茲于1896年提出的能量型互易定理,進而引出自己團隊2020年將其推廣至動量型互易定理的突破性工作。
在演繹完能量型互易定理的推導后,劉國強向?qū)W生拋出問題:“能否從動量守恒定律中推導出新的定理?”學生第一反應是“不可能”——歷經(jīng)百余年發(fā)展,該領域若有新定理早應被發(fā)現(xiàn)。然而劉國強鼓勵學生:“為什么不試一試?”
半信半疑的學生開始嘗試推導。過程中,劉國強僅在他們遇到瓶頸時給予點撥。不到一周,驚喜悄然降臨——一位學生通過微信發(fā)來詳細的推導過程,并激動地電話里說:“老師,您看這個成立了嗎?”在得到肯定答復后,學生難以置信地表示,自己曾是“最怕電磁場”的人,卻成功推導出了新定理。
然而科學探索并未止步。學生們提出新問題:“這個新定理有什么用?”這一次,劉國強坦言自己也沒有現(xiàn)成答案。于是,他與助教帶領感興趣的同學組成科研小組,將理論應用于國家重大需求領域——被譽為“工業(yè)皇冠明珠”的燃氣輪機燃燒器檢測診斷中。通過新定理構建的高階高保真成像方法,助力國家的“兩機”工程。
劉國強在育人過程中深刻體會到,唯有讓學生親身經(jīng)歷從理論推導到技術應用的完整創(chuàng)新鏈條,才能打破理論與實踐的壁壘,培養(yǎng)學生從現(xiàn)象洞察本質(zhì)、以模型指導實踐的科研硬實力。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xhg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