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師大學子教孩子們做手工。學校供圖
“老師,唐代真的有這么好看的衣服嗎?”近日,安徽師范大學學生高佳宜在幫安徽省臨泉縣艾亭鎮(zhèn)中心小學三年級學生小王整理漢服裙擺時,小王眼里閃爍的求知光芒,讓高佳宜想起3天前這個總低著頭的孩子第一次舉手提問的樣子。這細微的轉變,正是高佳宜和隊友們踐行“樂教愛生”初心的生動注腳。
日前,安徽師大歷史學院2024級19名“優(yōu)師計劃”師范生全員奔赴艾亭鎮(zhèn)中心小學,開展為期10天的支教活動。自2023年起,安徽師大已經(jīng)連續(xù)3年組織歷史學院“優(yōu)師計劃”學子扎根鄉(xiāng)土。
從“火種”到“火炬”
“看到這群孩子,就像看到3年前的自己?!卑不諑煷髿v史學院2025屆畢業(yè)生、艾亭鎮(zhèn)中心小學支教項目創(chuàng)始人李浩站在教室后窗,嘴角泛起笑意。
2022年暑期,本科在讀的他在臨泉縣調研鄉(xiāng)村教育時發(fā)現(xiàn),臨泉這個總人口超230萬的農業(yè)大縣,面臨著師資緊張、音體美教師缺口大等問題,部分村小存在“一師包多科”現(xiàn)象?!翱偟糜腥藖碜鳇c兒什么?!边@個念頭像顆種子,生發(fā)出2023年暑期由李浩帶領的第一支8人支教隊伍。
3年間,從最初帶著簡單教具“摸著石頭過河”,到如今形成“基礎課程+少先隊課程+素質拓展活動+心理護航”的成熟體系,歷史學院3屆40余名“優(yōu)師計劃”學子用課堂搭建起知識的橋梁。
“今年我們實現(xiàn)了全員參與,就是要讓每名學生都親身體會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’的意義?!敝笇Ы處煿覉蛘f。
課堂里的“魔法”
隊員們提前兩周調研學情,把課程織成“一張網(wǎng)”:基礎課打牢根基,素質課開拓視野,少先隊課與美育課浸潤心靈。
歷史課上,高佳宜舉著仿制的甲骨文模型說:“摸摸這裂紋,像不像咱村老井沿上的紋路?”孩子們的小手爭先恐后地伸了過來。高佳宜和隊友帶著學生用橡皮泥捏“兵馬俑”,用彩紙做“唐三彩”,平時總走神的學生小張也捏出個“將軍俑”。
音樂課飄起了皖北的風,隊員汪夢琳哼了段從鎮(zhèn)上老人口中記下的民歌,孩子們跟著調子唱“麥子黃”“槐花香”,跑調的歌聲里裹著土地的熱乎氣。
美術課成了“家鄉(xiāng)畫展”,隊員楊芯蕊鋪開畫紙:“畫出你們眼里的艾亭。”小王畫了歪脖老槐樹,樹下是奶奶的板凳;小張畫了鎮(zhèn)口的大巴,車身上寫著“去縣城”。
心理課上,隊員田晴的“情緒小怪獸”箱子最受歡迎,孩子們把“想爸媽”“沒人玩”的煩惱畫成彩球,扔進對應顏色的箱子。“老師,‘難過’被我鎖進黑箱子了?!币粋€女孩小聲說。田晴抱抱她:“想說話就來找我?!?0天里,這樣的悄悄話有30多次,箱子里的“煩惱”漸漸少了,“開心”漸漸多了。
雙向的成長
此次支教活動過半時,隊員馬雪凡在組會上分享:“原以為我們是來給予的,沒想到更多的是收獲?!彼痰挠⒄Z課上,起初只有幾個孩子敢開口,直到有天課間答疑,平時最靦腆的小李用口音濃重的英語說:“Teacher(老師),thank you(謝謝你)!”那一刻,馬雪凡突然領悟了教育的意義。
3年來,在支教活動中,安徽師大“優(yōu)師計劃”師范生們鍛煉了專業(yè)能力,也切身感受到了鄉(xiāng)村基礎教育發(fā)展的迫切需要?!拔业亩ㄏ蚓蜆I(yè)地點是大別山區(qū)的農村學校,支教的經(jīng)歷堅定了我從事鄉(xiāng)村教育事業(yè)的志向。將來站在鄉(xiāng)村講臺時,我會記得學生們眼里的光,也會用自己的教育本領去幫助他們實現(xiàn)夢想?!备呒岩苏f。
安徽師大教務處副處長李汪根介紹,學校正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振興行動計劃,已把支教等社會實踐納入“優(yōu)師計劃”培養(yǎng)模塊并不斷完善,目的是堅定師范生從教信念,完善卓越教師培養(yǎng)體系,打造一支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教得好”的高素質未來教師隊伍。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5年09月08日 第04版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xhg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