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豐小學學生表演川劇歷史戲《花木蘭》。學校供圖
“花木蘭替父從軍來到邊關……”近日,在四川省彭州市隆豐小學的校園里,一段戲腔傳出活動室,顯得格外清脆。
這臺隆豐小學新編的川劇歷史戲《花木蘭》,5月底曾在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(jié)中亮相。不少觀眾得知表演團隊來自一所鄉(xiāng)村學校時,感到十分驚訝。
川劇是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(tǒng)戲劇,而隆豐小學就位于全國“川劇之鄉(xiāng)”成都彭州市隆豐鎮(zhèn)。
十幾年前,該校也存在缺乏專業(yè)教師、師資年齡結構老化等問題。面對困境,該校結合隆豐鎮(zhèn)全國“川劇之鄉(xiāng)”的群眾基礎,以學校音體美教師為主體,邀請當?shù)卮▌鞒腥俗鲋笇?,開啟了川劇特色教育的探索。2013年,川劇表演藝術家、二度梅花獎得主劉蕓了解到隆豐小學的川劇教育后,雙方建立起合作關系。
由此,隆豐小學的川劇特色教育構建起三級師資梯隊,既有知名藝術家的指引,又有地方傳承人的專業(yè)教學,還有學校教師的普及與融合,打造出了一個個精品節(jié)目,受邀到各地演出交流。
“去年暑假,我們去日本演出了3場。”隆豐小學四年級5班學生張宸洋說,他是學?!笆裰崱鄙賰捍▌∷囆g團的成員。
此外,隆豐小學的教師還將川劇與學科融合,在語文課上賞析川劇唱詞、美術課上畫川劇臉譜、體育課上跳少兒川劇課間操……開發(fā)出“蜀韻美”川劇校本課程,實現(xiàn)從特色到融合的轉變。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5年09月13日 第03版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xhg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