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各高校的暑假陸續(xù)開啟。暑假可以讓學生獲得張弛有度的緩沖期,有助于他們在長期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后得以休整和“充電”,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儲備能量。同時,利用假期尤其是暑假開展社會調查、志愿服務、實習實訓、研學旅行,不僅是學生學業(yè)的延伸,更是培養(yǎng)社會責任感、了解國情民情的重要途徑。
放松身心,休養(yǎng)生息,是放假的應有之義。但對致力于立德樹人、從事知識生產與傳播的教師而言,假期又不只是簡單的休息和停工,而是一種勞逸結合的節(jié)奏轉換。部分教師的假期很難“閑”下來,有相當一部分工作是帶領學生進行實踐、社會調查、科創(chuàng)訓練。這些工作,因其意義感、成長性和情感聯結,在精神層面等同于一種積極的休息。這些工作讓教師走出書齋,接觸真實社會,從一手材料中獲得研究的靈感、檢驗理論的效力、推動學術的創(chuàng)造,這種智力活動本身就是愉悅的。
師生沒有血緣關系,但好的師生關系確實有類似家庭的親密感。帶學生實踐就像家長帶孩子探索世界,共同經歷會強化情感聯結。
教育的本質不僅是知識傳授,更是“生命影響生命”的過程。從教育工作者的職業(yè)特性來看,教師最根本的滿足感來自教育過程本身。日常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教師的單向輸出,即便有所互動,但限于教師與學生一對多的規(guī)模,也很難深入討論。而暑期社會實踐能夠讓師生共同走進田間地頭、工廠車間、社區(qū)樓宇探索真實世界,在共同生活、深入社會、面對挑戰(zhàn)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師生之間更加相互信賴,學生能夠更充分地展現自身個性和發(fā)展?jié)撡|,教師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,看到他們在課堂外的更多成長,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的成就感和情感聯結,是教育工作獨有的、深層次的快樂源泉。
對于真正熱愛教育、熱愛學生的教師而言,在教學相長的充實工作中體驗職業(yè)的“小確幸”帶來的精神愉悅,遠勝于單純的體力休息,真正的教育快樂就蘊含在這些看似辛苦的過程中。教育工作不僅僅是職業(yè),更是一種需要投入情感、能夠收獲獨特精神回報的生活方式。這種回報不在于安逸,而在于與學生共同創(chuàng)造價值、共同成長的過程本身帶來的精神滿足。
?。ㄗ髡呦瞪虾X斀洿髮W教授)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5年07月07日 第03版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xhg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