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內(nèi)陳列的飛機鳥瞰圖。 本報見習記者劉丞 攝
“‘北京一號’的誕生,是一個時代的奇跡?!痹谖挥诒本┖娇蘸教齑髮W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內(nèi),望著該校師生于1958年研制的新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,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首席專家韓國軍聲音微微發(fā)顫,眼中不時泛起淚光。
感動,不止于“北京一號”。博物館內(nèi),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一段艱苦奮斗的史詩。長空逐夢、銀鷹巡空、神舟問天、空天長廊四大展區(qū)氣勢恢宏,300余件航空航天珍品熠熠生輝:全球僅存2架的P-61B夜間戰(zhàn)斗機、世界首款垂直起降戰(zhàn)機“鷂式”、天宮空間站模型……
在一架殲-10戰(zhàn)斗機前,北航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徐遠志正圍繞戰(zhàn)機結(jié)構、飛行原理、機載設備等內(nèi)容,為學生們講授課程。徐遠志的講解深入淺出、熱情似火,冰冷的金屬仿佛也散發(fā)出智慧的溫度。他告訴記者:“聽100堂理論課,不如來到現(xiàn)場見一見、摸一摸?!?
“大一那年,‘航空航天概論’帶我叩開了空天領域的大門?!北焙娇煽啃耘c系統(tǒng)工程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潤雨瑄回憶,“老師們帶著我們認識每一個部件,講解如何讓飛機飛得更高、更快、更遠、更安全,在實物旁的講解讓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鮮活。”
博物館二樓,另一場特殊的“大思政課”正在上演。
“你們知道航天服的重量是多少嗎?”北航宇航學院教授桂海潮發(fā)問,回答聲此起彼伏。在航天展區(qū),桂海潮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科普課。
當天,來自青島市第五十八中學的近300名師生也來到了博物館研學。
“快看,是桂海潮老師!”人群中,有眼尖的學生認出了桂海潮。霎時間,人群匯聚成熱情的海洋,將桂海潮層層環(huán)繞。
“科學發(fā)展和工程技術的進步,從來都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能夠?qū)崿F(xiàn)的,而是需要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集智攻關,共同去解決有價值的問題?!惫鸷3钡脑掽c燃了少年們心中的夢想。
青島市第五十八中學高一學生崔中睿是個航空航天迷,親眼看到“偶像”,他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:“在這里,我收獲的不只是知識,更是一種精神。在我看來,將小我融入大我,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要,才是有意義的人生?!?
“桂老師,在北航等我!”說到這里,崔中睿拍了拍胸脯,豎起大拇指,立下青春的誓言,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。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5年09月19日 第01版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xhg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